民跤联赛
民族跤坛
民族跤种
影音汇
信息查询
民跤天地
民族跤种
《2020版中国式摔跤竞赛规则》
第一章 通则竞赛规则是推动项目健康发展和引导项目科学训练、比赛的重要指南。通过竞赛规则的杠杆作用,充分展现中国式摔跤快速、多变、主动、连贯的精髓。鼓励运动员积极进攻,使用高难度、大幅度的技术动作,增强对抗性、提高观赏性。最大程度的激发运动员主动进攻意识,限制比赛中的消极行为,完美展现中国式摔跤项目魅力,力求做到观众易懂,裁判易判。第一条 比赛场地1.1、比赛场地:竞赛台为宽16米(m) X ...
搏克(蒙古族式摔跤)的由来和发展
在历史上,各民族的摔跤比赛基本上都服从于本民族、本地区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征,形成了独特的民族特色和强烈的地域特点。同时亦创造了本民族独特的摔跤竞赛规则及获胜方法等。一、搏克的形式 搏克是蒙古民族传统体育项
民族式摔跤(简介)
摔跤运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体育项目之一,早在远古时代就产生了摔跤的雏形——角力。民族式摔跤历史悠久,民族特色浓郁。自1953年的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始,摔跤就成为了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竞赛项目。民族式摔跤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因时因地因习俗而形成的,不同民族的摔跤都有着本民族的特色和自己的规则,这项运动也成为了各民族群众喜闻乐见并积极参与的传统体育活动,虽然历史悠久,却具有...
中国式摔跤竞赛规则(2017版)
第一章 通 则竞赛规则是推动项目健康发展和引导项目科学训练、比赛的重要指南。中国式摔跤本着继承与发展、普及与提高、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既继承传统又开创未来;既保持原味又适应现代的思想理念制定竞赛规则。通过竞赛规则的杠杆作用,最大限度的展现中国式摔跤快速、多变、主动、连贯的精髓。鼓励积极进攻,鼓励做高难度、大幅度的技术动作,增强对抗性、提高观赏性;最大程度的激发运动员主动进攻意识,限制...
哈萨克式摔跤
哈萨克族人过年喜欢摔跤活动。在进行摔跤时,摔足者的双腿套在各自的一个麻袋里,致使双腿没有“用武之地”,只能用来保持身体的平衡。参加比赛的选手,只能用上肢角逐,这种活动妙趣横生,引人发笑。摔跤是哈萨克族传统体育活动项目中最普通的一种民间娱乐活动,深得哈萨克人喜爱。每逢有人举行婚礼、割礼、周年祭祀都举行摔跤活动。过去,摔跤多在部落间进行,哪个部落胜了,荣誉就属于哪个部落。得胜者有奖,奖品有驮...
忻州摔跤之魂--挠羊赛
“挠羊赛”是忻州市所辖的忻府区、定襄县、原平市的广大农村举办古庙会时同时举办的以一只真羊为奖品的摔跤比赛,平常随时随地的摔跤活动,通常叫做“跌跤”、“跌对”、“开跤”、“摸泥鳅”等。另本市所辖的河曲、保德、偏关一带民间也有零星摔跤活动,他们称摔跤为“丢跌”。传统意义上的“挠羊赛”活动是与赶庙会、唱大戏的。(图片来源网络)民俗活动同时举办的,其基本形式和方法是:夜戏开场时,庙会主办者 (称作社...
“挠羊赛”中六数的玄机
一场挠羊赛规定一个选手要连倒六个对手才为羊而不居四个五个或七个八个,这是为什么?据我市已故文博研究员李有成先生考证, 这是依据中国古代“六博”而规定的一个数字。所谓“六博”就是古代的一种博戏,“共十二棋六白六黑,两人相博,每人六棋,故名六博”,“局分十二道,当中名为水, 放鱼两枚,博时先掷采, 后行棋、棋行到处,则入水食鱼,每食一鱼得二筹,得筹多者为胜”《楚辞)。“六博”是“...
挠羊赛简史
在我国众多的摔跤流派中,忻州摔跤(俗称挠羊赛)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文化魅力自成一体流传于世,历经千年经久不衰。 “摔跤”古称“角抵”,它是远古人类在与自然界各种威胁自身生存的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渔猎生活的演变和部落之间的争战逐渐消失,以后又产生了国家,人们在国家统治者的统筹管理下,逐步改善其生存环境和生活秩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习俗逐步取代了原始生存状态...
《内蒙古自治区搏克竞赛规则》(1988版)
蒙古式摔跤,是内蒙古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之一,也是蒙古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四十年来,各级政府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蒙古式摔跤不但得以继承,而且更加普及和繁荣,有力促进了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蒙古式摔跤比赛规则历来不统一。八十年代以来在党的改革、开放总方针引导下,蒙古族体育工作者积极主张民族传统体育比赛规范化。因此,经过一些地区、单位实...
希日木(朝鲜族式摔跤)竞赛规则
第一章 场地与规格1、比赛场地1.1、为平坦细沙质场地或由摔跤垫铺成。1.2、比赛场地分内场和外场两部分,内场为比赛区,外场为保护区。两区之间以5厘米宽的标线区分,线宽包括在比赛场区内。1.3、比赛区呈圆形,直径8米,沙层高度为30~70厘米。保护区宽1.5米,比赛区与保护区沙层高度之差为10~20厘米。室内场地的保护区至少为1米(图1、图2)。第二章 运动员和教练员2、运动员2.1、比赛前...
格(彝族式摔跤)竞赛规则
第一章 场地及规格1、比赛场地1.1、软土坪草地(可采用中国式或国际式摔跤场地)。1.2、比赛场地分为内场和外场,内场为比赛区,外场为保护区,比赛区和保护区之间为消极区,消极区宽1.0米,区间以标线划分,线宽10厘米(标线归内侧区域),比赛区为直径7米的圆圈,保护区宽1.2~1.5米(可用中国式或国际式摔跤场地及其标志)。(如图所示)第二章 运动员和教练员2、运动员2.1、比赛前10分钟参加...
且里西(维吾尔族式摔跤)竞赛规则
第一章 场地及器材1、比赛场地1.1、正式比赛场地为直径9米的圆形场地。1.2、比赛场地由72块海绵(棕)垫子组成,每块垫子长2米,宽1米,厚8~10厘米,垫子四周可用帆布包裹、用木框或 绳子加以固定。比赛场地分为比赛区和保护区两大部分。(图1)1.3、垫子上铺一块14米见方的帆布盖单或人造革盖单。盖单上画出7米直径的圆,为中心比赛区。在中心比赛区外有1米宽的红色消极区,在消极区外有1.2~...
北嘎(藏族式摔跤)竞赛规则
第一章 场地及规格1 、比赛场地平坦、松软的草地或摔跤垫。2 、场地规格比赛采用方形或圆形场地均可,方形场地为边长14米的正方形,圆形场地半径为7米。比赛场地外有1米宽的消极区。消极区外为宽1.2~1.5米的保护区,场地各线宽均为10厘米。(图1)第二章 运动员和教练员3、运动员3.1、比赛前10分钟参加检录。3.2、比赛中运动员不得擅自离开比赛场地,特殊情况需经裁判员许可。4、比赛服装4....
中国式摔跤规则(1987版)
第一章 竞赛的一般规定第一条 竞赛性质一、个人竞赛:以个人在所属级别内竞赛所得的成绩,确定个人名次。二、团体竟赛:以每个团体所有被录取的运动员的成绩总和,确定团体名次三、个人和团体竞赛:先确定个人名次,然后再按团体竞赛方法确定团体名次。第二条 竞赛制度竞赛可采用单循环、分组循环、单败淘汰及双败淘汰等制度。第三条 年龄分组及体重级别一、年龄分组:少年组——13周岁至15周岁。青年组—-...
中国式摔跤规则(1959版)
第一章 裁判机构及职责第一条:机构一、裁判委員会或裁判組应由下列成員組成:总裁判一人、副总裁判一至二人,裁判員、記录員、检录員、計时員、場地管理員和医生。二、裁判工作人員的多少,可根据比賽場地和比賽人数来决定。每个比賽場地上至少要有一个裁判长(裁判粗长),两个裁判員,一个記录員,一个检录員,一个計时員。第二条:职责裁判委員会或裁判組在大会領导下进行工作,其职責如下:一、总裁判:(一) 負責裁...
搏克着装的保护作用
内蒙古草原上盛行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搏克,很少发生运动员损伤,此点与搏克的着装有很大关系。 搏克的着装“卓都格”,蒙语是搏克跤衣,直观上是从古代武士的铠甲发展演变过程中不断完善,改进过来的。它即保留
《内蒙古自治区搏克竞赛规则》(2005年版)
第一章 通则第一条 竞赛性质一、个人赛:以个人在预赛、决赛中的成绩确定名次。二、团体赛:以每个队在团体赛中的成绩确定名次。三、安慰赛:在个人预赛未能进人决赛的运动员之间的比赛成绩确定名次。第二条 竞赛制度一、无论个人赛或团体赛,均不分体重级别,比赛一跤定胜负。二、采用单败淘汰制。比赛根据情况也可以采用其它赛制。三、团体赛两队之间比赛时,采用三人轮赛制或点将制。四、比赛局数。三人轮赛制每场9局...
《内蒙古自治区蒙古式摔跤暂行规则》
历史悠久的蒙古式摔跤粗犷质朴,深受我区各族人民的欢迎。多年来,因没有统一的规则,限制了该项运动的普及与发展。在体育改革中,锡盟阿巴嘎旗广大体育工作者根据蒙古式摔跤特点,在竞赛规则上大胆提出多方面新的改革方案,报请自治区体委有关部门。自治区体委邀请全区摔跤界有关学者、专家和该运动广大运动员、教练员、跤坛老前辈,经过认真的讨论、修改,定名《蒙古式摔跤暂行规则》,并首次在全区第一届少数民族运动会试...
《阿巴嘎旗蒙古式摔跤新比赛办法》
第一章 竞赛的一般规则第一条 竞赛性质一、个人竞赛:通过个人在预赛、决赛的成绩确定个人名次。二、团体竞赛:以每个团体在全部团体赛中的成绩确定团体名次。三、安慰赛:以未能进入个人决赛阶段竟赛的运动员及其他自愿参加的人员之间比赛的成绩确定名次。四、表演赛:采用单淘汰制。第二条 竞赛制度一、采用传统蒙古式摔跤比赛的方式即单淘汰制。还可采用单循环,分组循环以及三人轮赛制(团体赛时采用)、单淘汰、双淘...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搏克竞赛规则》
第一章 比赛场地及规格1、比赛场地1.1、比赛在平整的天然或人造草坪,或土质地面上举行,要求表面清洁,无碎石粗沙,不得有与地面镶平的坚硬物(如砖、石、金属物等),土质场地要保持适当硬度。1.2、如遇特殊情况可以在室内进行,但必须用中国式摔跤或柔道场地的设备、规格代替并罩帆布盖单。或铺设一定厚度的粗绒地毯。2、场地规格 2.1、团体赛、个人赛、表演赛均采用长方形或扇形场地,其边长、半径视比赛规...
侗族式摔跤
侗族摔跤由于没有文字记载,其产生年代已无从可查。相传明朝熹宗年间,朝政腐败,世态混乱,匪盗四起,为加强防范,四寨、寨高商议联盟,共同拒匪,他们推选出了德高望众、武艺高强的公蛮、公柳为首领,并定于当年农历三月十五比武,那天两人比了100个回合也不分胜负,最后大家要求两人贴身肉搏,以摔倒对方为胜,结果两人各一胜负,摔成平手。后来,两寨就共同拥戴他俩为首领,此后,公蛮、公柳同心同德带领民众,连出奇...
搓阔颠(苗族式摔跤)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惠水苗族据文史考证,有着千年的历史。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先辈们长期的迁徙,与山为伴,与猎求生的环境,以及为争取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经常年生产生活的观察和提炼,形成了惠水苗族古朴、实用、巧妙的体育健身文化,摔跤就是其中一种,尤其以惠水县摆金九龙支系的摔跤活动,声名远播,摔跤文化,成为惠水苗族文化特色的一大亮点。(图片来源网络)据惠水苗族老人记忆中的传说,苗族祖先迁居到惠水后...
希日木(朝鲜族式摔跤)
摔跤是朝鲜半岛上的传统体育项目,是朝鲜族古老的体育项目,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据考古发现,公元前1世纪的角抵冢玄室的古墓壁画就有摔跤的场面。朝鲜学者抑得恭在《京都杂志》中提到朝鲜族摔跤有内钩、外钩、箍脖等多种动作。起初只是一种自我防卫的技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民族文化的交流,朝鲜摔跤流传到其他国家,在中国史书中被称为高句丽技。历史上,朝鲜摔跤的历史记录中还有多种名称,如角抵、角戏、...
绊跤(满族、回族式摔跤)
绊跤也称回族快跤,曾叫过“角抵”“角力”“相扑”“手搏”等。经回族诸英豪代代加工锤炼,把摔跤的技巧同回族武术中的身法步法结合,回族摔跤的风格逐渐形成,以狠、稳、准、快、巧而名扬四方,俗称“快跤”。清朝,回族因历史原因而遭到当时统治者的歧视与镇压。为了卫民护教、强健体魄、抵御外侮,回族逐渐形成世代习武练跤的传统,并且不断吸收其他民族优秀的武术与摔跤技法,使穆斯林武术在清末达到其...
北嘎(藏族式摔跤)
藏族人民最喜欢的运动之一。北嘎比赛时,双方运动员必须双手抓好对方腰带,仅靠腰臂之力提起对方将其旋转摔倒以及用脚绊或蹬踹对方。运动员肩、背、腰、臀、头、体侧的任何一个部位着地即为负。
且里西(维吾尔族式摔跤)
且里西也称维吾尔族式摔跤,是维吾尔族历史悠久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字面含义为“搏斗、较量”。 这项运动。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1991年)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且里西被列为竞赛项目。1983年新疆考古工作者在巴楚县“琼提木”(大烽火台)遗址中发现的一尊红色的古代摔跤手陶俑,说明早在7—10世纪时维吾尔族摔跤已相当普遍,其技术动作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格(彝族式摔跤)
格是彝族人民的一项具有浓郁特色的男子民间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彝语称为“杏格”,流行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彝族地区。“格”具有强烈的对抗性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彝族同胞的喜爱,是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斗争中发展起来的,是彝族同胞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文字和口头记述,自从有了彝族就有了“格”的竞技运动。“格”在彝族同胞中具有群众性和广泛性,人们历来都热衷于这项竞技运动,无论茶余饭后、劳动间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