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
北嘎是藏族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藏语称为“北嘎”“加哲”“有日”,四川康定藏族人称“写泽”,白马藏族人称“卡惹则”。早在原始社会时期,摔跤的雏形就已出现。北嘎在唐代盛行,有固定式、自由式、背抵背式和马上摔跤四种形式。其中,背抵背式和马上摔跤这两种在藏族地区以外很难见到。尤其是马上摔跤,更是藏族独有。这一活动形式历史悠久,在大型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中就有记载。传说,格萨尔王与牧羊汉秦恩角力时说:“我们作为朋友可以,但咱俩比比力量,摔一跤好吗?”摔跤比赛多在藏族的节假日、祭祀、宗教活动或收获后的庆祝活动中举行。由于这一活动普及很广,所以即使在日常劳动间隙也能随时看到,儿童更以此为日常的娱乐活动。藏族民间摔跤要唱着摔跤歌并做大雁飞翔的舞蹈动作上场,唱毕,以互相致敬的藏礼相迎,然后开始比赛。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应穿藏族跤衣,以体现藏民族特色。
居住在四川的藏族群众,摔跤比赛开始时,多是呈两人一前一后抓住对方腰带或一手抓肩、一手抓腰带的姿势。裁判下令后,双方要靠腰臂之力提起对手旋转摔倒,凡倒地者为输。比赛不准以手进攻,禁用脚钩、绊。优胜者给予丝绢、哈达或食品奖励。如双方同时摔倒,则重新比赛。比赛一般采取三摔两胜制。这种比赛在藏族妇女中也十分普及,从小女孩儿到中年妇女,都很喜爱。妇女们还常与小伙子们对阵,最初为两女摔一男,后发展为男女对摔。相传如果一女子战胜部落的所有男子,就会成为首领。《西康图经》中记载甘孜风俗:“当婚礼完成后,新郎须与新娘角力,互相推按,至新郎角胜,始得同宿。否则,新娘逃去,更须另下聘礼。”青海藏族摔跤形式有“活跤”“死跤”之分。活跤,双方抢抱,并可动用手脚,摔倒在地即为输。死跤是双方从容抱定,规定不准用脚、腿绊对方,摔倒必须肩背着地,直至对方认负为止。在甘肃天祝藏区和甘南藏区,摔跤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自由式,没有任何规定,可用钩脚绊腿,只要摔倒即可。因此,不仅要求有爆发力量,还要有耐力,要经过反复较量,智谋加力气方能取胜。另一种是固定式,摔跤时,必须赤脚,不能用腿、脚钩绊对方。比赛时双方各系不同颜色的腰带,相对而立。评判者宣布比赛开始,各抓住对方腰带,并把握腰部以上部位,然后各自用力摔、拉、起、提式,一方身体有两个部位着地即输。
藏族摔跤以“北嘎”之名,在1991年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成为正式比赛项目。比赛时,双方运动员必须按要求双手抓好对方腰带(可一手在前,一手在后,或双手在对方背后握抱),仅靠腰臂之力提起对方将其旋转摔倒,忌用脚绊或蹬踹对方。运动员肩、背、腰、臀、头、体侧的任一部位着地即为负。
来源:国家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