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
摔跤是朝鲜半岛上的传统体育项目,是朝鲜族古老的体育项目,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据考古发现,公元前1世纪的角抵冢玄室的古墓壁画就有摔跤的场面。朝鲜学者抑得恭在《京都杂志》中提到朝鲜族摔跤有内钩、外钩、箍脖等多种动作。起初只是一种自我防卫的技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民族文化的交流,朝鲜摔跤流传到其他国家,在中国史书中被称为高句丽技。
历史上,朝鲜摔跤的历史记录中还有多种名称,如角抵、角戏、角力、角支、蚩尤戏、相扑、争交等。朝鲜族式摔跤是朝鲜族男子最为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在端午、中秋等节日以及各类运动会期间,朝鲜族式摔跤被当作压轴项目。平时,沙滩、地头、打谷场上都会有摔跤手比试高低。朝鲜族式摔跤最大的特点是使用腿绳,腿绳用长3米的麻布或白布做成,以90厘米围在腰际。然后有伸缩性地缠在右侧大腿上。腰带用的是约1.5米长的带子。比赛时,上身赤膊,下身穿运动短裤,在沙地上要赤脚,室内比赛可穿摔跤鞋或平底运动胶鞋。开始时双方身躯略向前倾微蹲,右膝着地,左膝弯曲,足掌轻扣地面,搂住对方右肩,各用右手抓住对方的腰带,左手抓住对方的腿绳。裁判员哨声一响,双方同时起身用力,比赛中不准扭对方的脖子和胳膊,不许用头部或拳头伤及对方。一般采取三局两胜。
朝鲜族式摔跤大体上可分攻击式摔倒和防御式回旋,比赛也可按体重分级别。朝鲜族式摔跤比赛场地十分简便,室外一般用细沙铺就,呈圆形,直径8米,另有70厘米宽的保险区。中间部分的沙层在50厘米左右,四周不低于20厘米。室内摔跤场只要铺上草垫子即可。
经过长期实践,朝鲜族式摔跤慢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竞赛规则。朝鲜族式摔跤是全身性的运动,既要有力气又要有技巧,要求动作敏捷而又机智勇敢,很能反映朝鲜民族的特点。朝鲜族式摔跤的动作并不复杂,又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朝鲜族式摔跤得到重视,每年9月3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的日子,州和各县、市以及乡村都要举行盛大的运动会,其中摔跤比赛是最吸引观众的项目。
1953年,延边派出的朝鲜族摔跤手,参加了全国民族形式竞赛和表演运动大会,首次在全国推出这一传统项目。长期以来,摔跤冠军的奖品也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传统,当冠军决出之后,当地政府的官员会亲自将一头膘肥体壮、披红挂彩的大黄牛奖给冠军获得者。摔跤冠军获得者骑在牛背上,绕场一周,观众载歌载舞,热闹非凡。当摔跤冠军返回村子时,全村男女老少齐出动,载歌载舞,通宵达旦。
2007年,朝鲜族式摔跤成为第八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2011年定名为希日木(朝鲜族式摔跤)。
来源:国家民委